【親子 | 兒童語言】孩子的1個小動作,原來不是害羞!

【親子 | 兒童語言】孩子的1個小動作,原來不是害羞! @doris chu

「我家孩子就是害羞啦!」常常聽家長這樣回答著,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在語言課裡,經常都會有家長問我為什麼孩子明明在家會說話,出了家門面對其他的人就是不說話,只用點頭或搖頭的動作來表示意見。也有些孩子在應答時總是只有「是」、「不是」、「有」、「沒有」、「好」、「不好」這類簡短的詞彙,要怎麼樣才能讓孩子在別人面前也能有能力表達自己的想法,說出完整的句子呢?

 

其實,孩子沒辦法說出口的原因很多,有的孩子在家裡只要有需要被幫助,皺個眉頭或表情ㄧ變,事情就立刻有人幫忙解決了,所以即使沒有練習說話也沒關係。有的孩子是家裡人口較多,還沒有說出口,話就已經被講完了,因此想說的就沒必要再提。另外還有些孩子說不出口的原因是主要照護者較容易表示意見,但忘了傾聽孩子說話,所以對孩子來說會覺得說了也沒有用,反正不管自己怎麼說,到最後意見都不會被採納,所以乾脆就不要說好了⋯⋯

 

摒除了先天性的病理因素外,這些孩子還沒有說出口的話一直往裡吞,慢慢地最後都變成了沉默以對,不是他們不想說,而是在可以大量練習語言的階段中,沒有人可以引導語言的練習,也沒有人可以陪著一起輕鬆自在的聊聊天,時間累積久了,腦海中即使曾有想分享的想法也因為語言能力不足而逐漸消失了。

 

課堂上遇見過好幾個因為這些原因而導致不知道如何開口的孩子,他們在前幾堂的語言課中都不願意嘗試表達自己的想法,即使有小獎品的鼓勵,也只願意用五個字以內的詞語來回答,有的孩子甚至ㄧ開始就排斥和大家坐在一起,只願意坐在稍微有點距離的位子。

 

在面對這些孩子時,除了需要仔細的觀察語言背後代表的隱藏意義之外,還需要推敲出每一個孩子的語言形塑過程,才能在教案引導的對話中加以調整內容,讓課程發揮最大的功效。

 

經過課堂上輕鬆歡樂的引導模式下,那些曾經不願開口的孩子們漸漸地敞開心扉,成為最愛表達自己意見的孩子之一。

如果你問我什麼是最美的?

我會說孩子們爭先恐後想表達自己想法的發亮眼神和笑容,是課堂上最美的風景!

 

 

按讚加入粉絲團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