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 兒童思維】在親子教養中,考試成績到底重不重要?

【親子 | 兒童思維】在親子教養中,考試成績到底重不重要? @doris chu

前幾週,幫孩子們上了一堂定義課,一位媽媽課後問我為什麼以這個為主題?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人類創造出來的物品唾手可得,它的名稱是什麼?有什麼用途?外觀特色為何?功能有什麼不同之處?光這些描述,孩子們可能就無法一一思考與表達清楚。

 

常常與來上課的孩子們對話的過程中,如果談論的是食物,多數會收到「好吃」、「很好吃」、「非常好吃」的回答,再問下去,就會出現「紅紅的、綠綠的、還有黑黑的」這一類的回覆,倘若小朋友對一個物品都無法形容清楚,也無法讓對方腦中能呈現想像,那麼…在學校遇到的任何事件真的有辦法確切的描述清楚嗎?

 

「定義」來自於每個人不同的解讀與描述,但個人的定義是單一且封閉的。我們在課堂中,藉由專屬設計的活動,讓所有小朋友都能參與其中,而且回到家也樂於繼續練習。藉由對物品的定義練習,慢慢回歸到對自我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我們家的小朋友今年剛入學,每天翻開帶回家的作業本都好喜氣,滿滿的紅批字與訂正。 對學校老師或其他同學來說,就是一個成績不怎麼好、連注音都需要特別安排輔導、字寫的歪七扭八、描線也描不準、整天調皮搗蛋的孩子,但是,這是別人的解讀與定義,小孩對自己的定義也一樣嗎?

 

【親子 | 兒童思維】在親子教養中,考試成績到底重不重要? @doris chu

圖中是孩子考卷的某一部份,這一大題是全錯的,另一張圖根本無法看出在寫什麼,三天兩頭地面對這樣的考試結果,父母應該開始產生焦慮,心裡是不是著急著要找哪家安親班或家教補習了吧…

其實孩子只是尚未搞清楚考試的格式該如何填寫,把左右格的內容填相反了,或者是把ㄒㄩㄥ拆解成ㄒㄩ+ㄥ,而非ㄒ+ㄩㄥ,但是父母的焦慮會在無形中傳遞出來,這份煎熬是每個家長看到分數後紮在心裡過不去的坎兒。

 

【親子 | 兒童思維】在親子教養中,考試成績到底重不重要? @doris chu

孩子在造句的部份也讓人完全摸不著頭緒,令人左思右想找不到脈絡可尋。因此老師也只能頭疼的在考卷旁邊幫忙寫了一句讓小朋友訂正照抄的句子。

 

【親子 | 兒童思維】在親子教養中,考試成績到底重不重要? @doris chu

原來這位小一生入學才正式拿筆體驗真正的書寫,手部的小肌肉還沒足夠的練習,所以握筆不穩定、速度又超慢,加上不會寫國字,也對注音符號沒有那麼熟悉,對於想表達的每個字,手速跟不上頭腦運轉的速度,在來不及寫完整的情況下,只能寫了每個字的第一個注音位置。

這些孩子的狀況在校園中其實並非少數,只是沒有人發現他們的困境而已,若是經由同學恥笑定義成不用功、遲緩、功課超爛的同學,或者回到家只能接受家長打罵或者更高壓的練習,有些無法用言語清楚表達自己想法的孩子來說,真的只能忍耐地吞下去了。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思維的養成迴路,當家長卡關時,不妨找孩子聊一聊自己當時的想法,有些時侯會發現不同的思考邏輯與自己的盲點。看著考卷沉思…我知道孩子這樣子寫的背後一定有原因,經過對話聊一聊之後,我們抱著大笑不已,原來試卷中寫的「ㄨㄛ-ㄉ-ㄕ-ㄅ-ㄏ-ㄗㄥ」是「我的書包很重」的意思,因此我讓孩子訂正補上自己的原意,也感謝老師接受不一樣的孩子。

 

關於「成績」這件事,大家可以稍微思考一下…

如果我只單純從表面去看成績,那麼結果會如何呢?

如果我重視的是孩子的思維,那麼結果又會如何?

 

你怎麼定義孩子,孩子就會怎麼定義自己!

 

按讚加入粉絲團

延伸閱讀